主页 > 吴耀南名中医工作室 >
学术思想

胃圣袋泡剂治疗慢性胃炎78例临床观察

胃圣袋泡剂治疗慢性胃炎78例临床观察

吴耀南

胃圣袋泡剂是厦门市中医医院院长涂福音主任医师根据30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成的,用于治疗慢性胃炎。4年多来共进行78例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根据1988年“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选择痞满证(慢性胃炎)共78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20~63岁,平均为40.7岁;病程1~24年,平均为8.82年。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辨证全部病例均有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反酸、纳差、大便不正常等症状中的一至数项,结合患者的舌象脉象进行辨证。78例中,属脾虚证10例,脾虚肝郁证18例,脾虚湿热证28例,郁热伤阴证8例,脾虚血瘀证14例。

2.西医诊断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具有各型胃炎的特点,结合病理活检而确诊。78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其中伴胆汁反流者16例,伴十二指肠球炎14例,伴胃下垂8例。

(二)治疗方法

在治疗期间禁食刺激性食物,停服其他药物,口服胃圣袋泡剂,每次一包,3次/d,饭前半小时用开水冲泡5min后服。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8周为一疗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12周为一疗程,必要时可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由专人复查胃镜,每例胃镜在相同部位(胃窦、角、体及病灶处)钳取组织4~8块做病理活检,并复查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由专人按设计表格逐项填写观察情况,每周观察1~2次。

(三)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中医主、次症全部消失,胃镜和病理检查炎症消失,或萎缩性胃炎转变为浅表性胃炎;显效:中医主、次症有明显改善,胃镜和病理检查炎症明显好转,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者下降1~2级;有效:中医主、次症有改善,胃镜和病理检查炎症减轻;无效:中医主、次症无改善,胃镜和病理检查炎症无改善。

二、结果

(一)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78例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例(%)〕

症状体征

例数

消失

减轻

无改善

总有效

腹胀

74

56(75.68)

15(20.27)

3(4.05)

71(95.95)

胃痛

70

58(82.85)

10(14.29)

2(2.86)

68(97.14)

上腹压痛

55

40(72.72)

13(23.64)

2(3.64)

53(96.36)

嗳气

51

36(70.59)

11(21.57)

4(7.84)

47(92.16)

反酸

23

16(69.57)

6(26.09)

1(4.34)

22(95.66)

纳差

62

47(75.81)

14(22.58)

1(1.61)

61(98.39)

 

(二)中医证型疗效   见表2

表2          78例中医证型疗效〔例(%)〕

辨证分型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脾虚

0

5(50.00)

4(40.00)

1(10.00)

9(90.00)

脾虚肝郁

10(55.56)

5(27.28)

3(16.66)

0

18(100.00)

脾虚湿热

18(64.29)

7(25.00)

3(10.71)

0

28(100.00)

郁热伤阴

2(25.00)

3(37.50)

2(25.00)

1(12.50)

7(87.50)

脾虚血瘀

8(57.14)

3(21.43)

2(14.29)

1(7.14)

13(92.86)

 

(三)胃镜疗效  见表3

表3          78例的胃镜疗效〔例(%)〕

分类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浅表性胃炎

19(41.30)

15(32.61)

8(13.04)

4(8.70)

42(91.31)

萎缩性胃炎

5(15.63)

12(37.50)

8(25.00)

7(21.87)

25(78.13)

 

 

 

(四)病理疗效  见表4

表4               78例的病理疗效〔例(%)〕

 

胃黏膜病理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充血

19(41.30)

16(34.78)

6(13.05)

5(10.87)

水肿

21(60.00)

9(25.71)

2(5.72)

38.57)

出血

8(80.00)

1(10.00)

1(10.00)

0

炎性细胞浸润

23(54.76)

13(30.95)

3(7.14)

3(7.14)

胃黏膜萎缩

5(15.63)

13(40.63)

7(21.87)

7(21.87)

肠上皮化生

6(27.27)

9(40.91)

4(18.18)

3(13.64)

不典型增生

3(37.50)

3(37.50)

1(12.50)

1(12.50)

 

三、讨论

(一)疗效机理分析

慢性胃炎可归为中医痞满证的范畴,属于脾胃的病变,因其病程较长,绝大多数病例表现有“本虚标实”的证候。涂师认为其本为脾胃虚弱,其标可表现为湿热内阻;或寒邪郁久化热,或肝胃郁热,灼伤胃阴,或久病入络,气滞血瘀,故本病特点以“虚、热、滞、瘀”为主要病理。尤以“热”与“滞为其关键。治宜攻补兼施,以清热、行滞化瘀为主,以益气健脾为辅。胃圣袋泡剂以九节茶、大黄等清热化湿解毒;莪术、两面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枳实行气导滞;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白芍柔肝止痛、养血敛阴。诸药合用能针对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充分发挥清热利湿、行气消滞、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之功效,故能获得满意疗效。据临床观察,一般患者在服药后3~5d内,各种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临床观察还表明,本药治疗虚实夹杂的病例疗效较好,如脾虚肝郁证,脾虚湿热证,脾虚血瘀证的治愈显效率分别为82.84%,89.29%,78.57%;而单纯脾虚证的显效率仅为50%,未见一例治愈,有4例在治疗期间出现便溏,说明用本药可能不适于脾胃虚寒证。

(二)对胃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

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胀、胃痛、嗳气、纳差等,以及胃镜检查存在的胆汁反流等均与胃动力障碍有关。用本药治疗后,对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6.12%,另有14例并发胆汁反流的患者,治疗后其胆汁反流均消失,14例并十二指肠球炎的患者全部得到治愈,说明本药对增强胃的顺向蠕动,促进排空有良好的效果,而对十二指肠球炎有优良疗效。

(三)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临床观察表明,经本药治疗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其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得到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萎缩病变面积缩小,或由萎缩性病变转为浅表性病变、腺体肠化、增生部分消失或向轻度转化,显示本药有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的功效。对萎缩性病变有逆转作用。27例治疗后复查幽门螺杆菌(HP)示由阳性转为阴性,说明本药还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能减轻或消除损伤因素而起到保护胃黏膜作用。

(四)药理和毒理作用

经福建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进行药理和毒理研究表明,“胃圣”对大鼠胃黏膜损伤有显著的保护性抑制作用,还具有较明显的镇痛和平滑肌解痉作用。抑菌试验表明:“胃圣”能显著的抑制HP生长。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胃圣”口服基本无毒,长期毒性试验揭示连续口服“胃圣”也是安全的。临床观察的78例在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均示正常。有2例在治疗前GPT分别为65、48U,治疗后都恢复正常。另外,实验研究还表明“胃圣”能调节胃肠运动,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增强脏器功能,故能促进各类慢性胃炎的康复。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6,(04):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