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科普
健康资讯

COPD疾病常识

发布日期:2022-08-11

  什么是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与肺脏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产生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而且COPD还可能影响到全身各个系统的改变,因此具有全身效应。俗话所说的“老慢支”和“肺气肿”的病人如果有呼气气流受限者都属于COPD。

    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吗?

COPD发病率很高,全球COPD的发病率在4-10%,中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的发生率为8.2%,中国约有4300万COPD患者。COPD的死亡率更加惊人,在中国,COPD疾病死亡率排名第四,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世界每年约300万患者死于COPD,占全球死亡总数的5%,这一数字大于肺癌和乳腺癌所致死亡之和。因此,COPD不但是常见病,而且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

     哪些人容易患COPD呢?

COPD的发病原因很复杂,主要和环境因素(有害的烟雾和粉尘等)有关,当然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最常见的病因是吸烟,临床上被诊断为COPD的患者基本都有吸烟史,有的患者可能和职业接触有害的烟雾和粉尘有关,寒冷和空气污染也是COPD发生的常见原因,女性患者的发病与接触生物燃料和油烟有关。

    COPD有哪些症状呢?

COPD症状主要包括慢性咳嗽、咳痰伴胸闷或气喘。很多吸烟的人会有咳嗽或咳痰,他们往往认为是“正常”的表现,其实不然,一旦有上述症状时建议就诊做肺功能和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因为很可能已经患有COPD了。临床上很多患者由于早期不重视自己的症状,等出现气喘或胸闷时已经达到重度的COPD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OPD被严重诊断不足,主要是患者自身缺乏疾病常识,就诊太晚造成。

    COPD治疗是要口服或静脉使用药物还是需要吸入药物?

COPD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一般而言,对于稳定期的患者推荐使用吸入药物,一方面,药物直达肺部部位,疗效更直接;另一方面,吸入用药应用药物剂量更小,药物的副作用更少。对于急性加重期,往往需要静脉或口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

   COPD稳定期治疗吸入药物有哪几种呢?

稳定期治疗吸入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抗炎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包括抗胆碱能药和β2受体激动剂,这两类药物都有短效和长效的制剂。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胺,2-4喷/次,3-4次/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按需使用;此外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短效抗短碱能药物的复合制剂(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胺),建议2喷/次,4次/天。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胺,1喷/次,1次/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包括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1喷/次、2次/天。吸入性抗炎药物主要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于COPD患者,不主张单独吸入糖皮质激素,一般推荐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联合使用,该类药物可预防COPD急性加重,延缓疾病进展,降低COPD的死亡率。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是复合制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福莫特罗/布地奈德。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吸入药物,因此建议患者到COPD专病门诊就诊,专科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COPD患者可以随便停吸入药物吗?

COPD是一种进行性进展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肺功能也会逐年减退,一旦确诊为“COPD”,就必须像“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一样,终身用药,这样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加重、延缓肺功能减退、延长患者生存期都是有益的,因此,不能随便停用吸入性药物。

     COPD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1)缓解症状;(2)阻止疾病进展;(3)改善活动耐量;(4)改善健康状态;(5)预防和治疗并发症;(6)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7)减少死亡。

     什么是COPD急性加重?

COPD患者短期内突然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并超越日常变化,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熏可伴发热等症状,需改变COPD常规用药时称为COPD急性加重。COPD患者急性加重时会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并发症,如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肺栓塞等的发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急性加重时一定要及时就诊。

    COPD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吗?

对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不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对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按照Anthonisen分型分为III型,I型(具有痰量增多、脓性痰和呼吸困难加重三种症状者)和II型患者(具有两种症状,其中包括脓性痰者)推荐使用抗生素,仅有一种症状者不推荐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诱导耐药菌的发生,而且对机体会产生副反应,因此,COPD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有选择的使用抗生素。

[发布日期:2012-06-02]


上一篇:最新乙肝防治指南(四) 
下一篇:检查前列腺疾病时为什么要做肛诊 
友情链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