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后开具的。中药的效果虽好,但是服用中药的时候,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服药期间的饮食、服药时间、药量等。
一、喝中药时饮食应注意什么
1、在服药时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重病情。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反之在服用温热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2、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其他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都不宜喝;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3、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
4、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应少吃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因为哮喘发作期间,蛋、牛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会成为加重病情的“发物”。
二、喝中药要把握服用的时间
1、饭后服 饭后一般指在饭后30分钟。一般药物均饭后服用。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2、睡前服 睡前一般指在睡前30分钟服用。安心神、镇静安眠的中药可睡前服用。
3、隔夜服或频服 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
三、喝中药要控制服药量
服用的中药量并非是越多越好,若是苦寒的药液,则易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因此使用中药为每日一剂,每剂两煎,分两次服用,成人以每次200ml为宜,儿童以100ml为宜,幼儿可多次少量服用。